• 當前位置:首頁 > 奮力開啟云南政法工作現代化新征程 > 砥礪·法治新畫卷 > 正文
    云南打造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普法品牌 入選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
    發布時間:2023-05-08  責任編輯:符曉

    近日,我省推薦選送的《云南省打造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普法品牌》被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評為第三批“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創新案例”。

    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是以建設覆蓋云南邊境線的374個沿邊行政村(社區)法治文化陣地為基點,在此基礎上再打造110個邊疆鄉鎮(街道)法治文化園地,并逐步向內地延展,連點成線、連線成網、整體覆蓋,形成縣、鄉、村各級法治文化陣地為集成的邊疆基層法治文化陣地群。

    加強頂層設計 做實法治文化長廊布局謀篇

    “自從我們村的‘阿數瑟’法治文化陣地建好后,村民學法氛圍提高了很多,大家都會掃展板上的二維碼去觀看普法視頻,學習普法內容。這個陣地的建成,極大豐富我們市域治理內容,為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。”面對邊境地區法治文化陣地如雨后春筍般興建起來,臨滄市鎮康縣勐捧鎮忙丙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建豪感慨道。

    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,國境線長達4060公里,有8個州市、25個縣市共374個沿邊行政村寨與國外接壤,有16個民族群眾跨境而居,在維護國家邊境安全方面肩負著重大使命。

    云南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“八五”普法規劃和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《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》,在全省法治建設“一規劃兩綱要”中,結合省委、省政府關于強邊固防的工作要求,對法治文化陣地建設進行了總體安排部署。

    省司法廳將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專章寫入“八五”普法規劃,明確提出要加強邊疆地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,實施“邊疆民族地區法治文化建設扶持行動”“推進邊疆法治文化長廊建設”。

    省司法廳積極適應邊疆民族地區對普法的新需求,謀規劃、強基層、重實效,實施“邊疆民族地區法治文化建設扶持行動”,堅持整體謀劃、協同共建,高質量打造了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。

    省司法廳注重將法治文化與民族傳統文化、邊境地域文化相結合,以固態陣地承載動態活動模式,打造基本滿足群眾法治文化需求的“廊”形法治文化地帶。

    為細化云南省“八五”普法中期目標,省司法廳會同相關部門出臺《關于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三年行動計劃(2022—2024年)》《云南省法治宣傳教育助力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》《關于進一步加強云南省邊境地區“法治宣傳固邊防”活動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推進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建設的具體實施步驟和主要目標任務。

    為統一建設標準,省司法廳制定印發《云南省縣(市、區)法治文化主題公園(廣場)建設指導標準(試行)》等縣、鄉、村三級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指導標準,劃定了規范清晰、內容完備、流程完善的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最低“基準線”,從而形成了以“八五”普法規劃為綱,三年建設為目標,全省統一建設標準為托底的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建設制度體系,為“八五”普法期間積極推進各級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提供制度保障。

    突出地方特色 以需求導向引領陣地設計

    “八五”普法以來,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項目共申報下達各級法治文化陣地1057個,其中,沿邊行政村(社區)法治文化陣地374個、縣級法治文化主題公園(廣場)129個,鄉鎮(街道)法治文化陣地150個,非沿邊村(社區)法治文化場所276個。

    目前,全省已建成沿邊村級陣地195個、縣級陣地128個、鄉鎮和非沿邊村級項目189個,合計建成512個,“邊疆法治文化長廊”已經初步形成規模。

    省司法廳立足邊境定位,突出對國家意識、國界意識、國門意識、國防意識的培養樹立,在普法內容設計上突出邊疆和民族特色;在陣地設計上,充分尊重邊境群眾的親緣情感,在普法陣地樣式設計上深度融合村情村貌。

    臨滄市滄源縣永和國門普法教育實踐基地利用國門區位優勢,在展示內容上增添國界、國門、界碑等獨特元素,通過國(邊)界法律宣講、實地游覽國門、近距離觀看界碑等方式,引導參觀群眾及出入境人員感受界碑國土的莊嚴神圣性,增強國人的自豪感和愛邊護邊意識。

    各地結合邊境管理、打擊跨境違法犯罪、禁毒防艾、邊境群眾突出矛盾糾紛及法律需求,科學選擇普法內容,同時針對境外流動人口和各民族群眾,運用多種語言多種方式普法。

    普洱市江城縣具有“一城連三國、三江共環繞”的特殊地理區位,與越南、老撾接壤,是云南唯一與兩國接壤的縣城。該縣以法治文化陣地為載體,積極構建中、老、越三國聯合普法新格局,開展涉外聯合普法活動,印發多種語言的法治宣傳資料,為邊境管理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。

    江城縣勐烈鎮大寨村與老撾接壤,雙方邊境群眾語言相通、風俗相近,村寨間通婚互市,但雙方群眾國界意識、法治意識淡薄,導致非法出入境問題時有發生。

    寨中新建的法治文化陣地把法律知識傳播至121名通婚居住的外籍人員身邊,該村跨境違法犯罪從有到無,邊境群眾參與“偷引帶”連續8個月實現“零發案”。

    瑞麗市銀井邊疆法治主題公園突出中緬“胞波”情誼,通過“同飲一井水”思源、開設跨境就學緬籍兒童綠色通道、設置法律服務臺等,引導邊境群眾依法往來。

    各地將民族語言、圖騰、風情等元素融入陣地設計,最大限度實現法治理念與當地市政設施、城市美化、鄉村亮化相輔相成,與周圍地域環境、民族文化特色、當地人文特點各方面相互協調發展,減少法治元素強行植入感。

    臨滄市鎮康縣法治文化陣地設施外觀以本地各民族群眾彈唱“阿數瑟”的鏤空圖等法治元素為主,并以“阿數瑟”普法對子作為主要內容進行展現。

    堅持“動”“靜”結合 增強普法陣地宣傳實效

    為有效發揮普法宣傳陣地作用,邊境各地堅持“動”“靜”結合、以“靜”為“營”、以“動”補“靜”,普法針對性、實效性有效提升。

    “靜”即在打造“固態陣地”集群的基礎上,拓展現有公園、廣場、綠地等基層公共場所功能,添加和注入法治典故、法治漫畫、法律常識等法治元素,在醒目位置展示各類法治新媒體賬號二維碼、ID號,構建法治元素豐富的街區、法治文化景觀、法治櫥窗等。

    目前,除各類省級補助建設的項目外,全省各地共打造法治文化長廊450個、法治文化廣場(公園)400個,村級法治文化設施13490個,打造禁毒、打擊跨境違法犯罪、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各類法治教育基地(中心)580個,命名邊防普法教育實踐示范基地10個,法治文化陣地已成為基層普法的堅實基礎。

    “我們村是個瑤族寨子,以前村里沒有地方學習法律知識,村民總體法律意識淡薄,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意識不強。法治文化陣地建成后,村民有了學法的地方,解決了邊境群眾學法難問題。我們將認真學法、嚴格守法,為邊境安全穩定貢獻一份力量。”紅河州綠春縣平河鎮新寨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王腰說。

    所謂“動”,即是以法治文化陣地為依托,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活動,以動態普法的更強互動性、體驗感,提升普法陣地的服務使用效能。

    各地持續開展“法治宣傳邊關行”和“法治宣傳固邊防”系列活動,依托邊防派出所、邊境鄉鎮司法所、抵邊警務室,擴大邊境普法工作覆蓋面,增強邊境群眾國家意識、國門意識、國民意識。

    結合邊境與毗鄰國家地區執法司法實際,各地以法治文化陣地為載體,建立健全“雙邊普法合作模式”,定期聯合毗鄰國家地區執法司法部門開展普法宣傳,教育引導雙方邊境群眾自覺參與預防和打擊跨境違法犯罪。

    各地加強培育法治文化藝術,增強法治文藝在法治宣傳教育中的傳播力、影響力和感染力,全省組建5000余支法治文藝宣傳隊,采取“以歌唱法”“以畫說法”“以圖析法”等方式,開展“文化進萬家”“文藝匯演進基層”等法治宣傳教育活動,推動民族民間文化與法治文化深度交融,讓法治文化更接地氣。

    “‘八五’普法期間,全省每個縣(市、區)至少將打造一個法治文化主題廣場(公園),每個鄉鎮(街道)至少有一個法治文化陣地,每個村(社區)至少有一個法治文化設施、一個法治圖書角、一個法治宣傳大喇叭,實現基層法治‘微景觀’處處可見,讓法治文化在云南邊疆落地生根。”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負責人說。

    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_国色天香一卡二卡三卡四卡视频_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