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當前位置:首頁 > 三大建設 > 法治建設 > 正文
    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鎮”——“法律診所”為鄉村治理提供法治保障
    發布時間:2024-02-06  責任編輯:汪雨春

    為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力量下沉到一線,打通法治惠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昆明市東川區拖布卡鎮象鼻村有效落實“楓橋經驗”,在村委會設立“法律診所”,切實發揮化解矛盾“疏導站”、減少信訪“過濾網”、提升法律意識“助推器”作用。自2023年4月以來,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達97%,真正實現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鎮”。

    把準專業“脈”

    選優配強,隊伍建設更有保障

    針對群眾法治需求,“法律診所”采取“支部引領”方式統籌推進工作。“法律診所”下設工作專班,由駐村工作隊、村“兩委”及村調解委員會作為工作成員,明確職責任務和分工,設置接訪員、記錄員、“就診”員、回訪員,負責“法律診所”日常運行。

    為提高工作人員服務水平,提升隊伍工作能力,工作專班會定期組織內部學習,由上級司法部門和駐村隊員為“法律診所”提供業務指導、專業培訓、工作督導,先后培養3名“法律明白人”,為“法律診所”運行提供了組織保障。

    把準模式“脈”

    多方合力,糾紛調處更有效率

    “法律診所”主要以“五診”模式開展工作。

    接診。“接診”是“法律診所”的基本服務模式,即村民主動來到“法律診所”,由工作人員為他們提供服務。

    出診。“出診”是“法律診所”的必經服務模式,工作人員在接診的基礎上,主動走出辦公室,到村民的家庭、工作場所、生活場所等,實地了解案情細節,走訪附近村民,為援助方案提供決策依據。

    會診。“會診”是“法律診所”的協作服務模式。“法律診所”實行案件“病癥”分級制度,按照“病癥”低、中、高三個等級分類施策,遇到疑難復雜的案件,負責接診的工作人員提請工作專班進行內部討論,或尋求上級部門的支持和指導。

    巡診。“巡診”是“法律診所”的延伸服務模式,即工作人員定期到村民小組、鄰近村等地方,借助“三講三評三誠信”活動、小組會、“院壩會”“火塘會”等形式進行法律宣講。巡診的優點是靈活、廣泛、人性化,可以為一些行動不便、生活困難、法律意識弱的村民提供法律幫助,就地化解矛盾。

    網診。“網診”是“法律診所”的創新服務模式,即工作人員利用微信、電話等方式,為在外打工的村民提供法律咨詢、法律援助等服務,網診的優點是便捷、高效,可以突破法律診所的時間、空間限制,提高法律診所的服務效率和范圍。

    把準關鍵“脈”

    突出重點,法律診斷更有目標

    “法律診所”堅持“全面覆蓋、聚焦重點”工作原則,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、需求導向工作思路,對村內的重點人群和領域進行深度聚焦。經過仔細摸排,診所梳理出村內法律意識淡漠青壯年、鄰里關系緊張人員、婚戀家庭矛盾突出人員等名單,進行針對性關注,開展精準普法。

    此外,結合“法律進鄉村”活動,利用入戶排查、矛盾糾紛調解等時機,圍繞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家庭法》等方面的內容,開展“一對一”送法上門普法教育工作,避免矛盾激化升級,潛移默化提升群眾法治意識。

    把準功能“脈”

    幫教結合,普法工作更有溫度

    “法律診所”以推動基層有效治理為導向,以調處糾紛就地化解為目標,號準矛盾主要“癥結”對癥下藥,充分發揮三項功能。

    法律咨詢。為村民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,解答村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。接訪時,“法律診所”會根據村民具體情況,向村民解釋相關法律規定、法律程序,幫助村民正確理解和運用法律,預防和化解法律糾紛。

    法律援助。在法律咨詢的基礎上,“法律診所”向村民介紹法律援助的條件、程序、范圍、方式,協助村民辦理法律援助相關手續。針對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案件,“法律診所”會為村民提供其他法律幫助,如推薦律師、介紹相關法律網站、提供法律參考文書等。

    普法教育。“法律診所”采用局部和整體兩種模式開展法治教育,針對一般糾紛,現場進行調解和矛盾梳解,對違反村規民約的村民進行教育和規勸,幫助他們提高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。此外,“法律診所”還會定期到村里的學校、小組等地方,舉辦法律講座、法律競賽等,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,普及法律知識,培養法治精神,營造法治氛圍。

    截至目前,法律診所共接待村民200余人次,提供法律咨詢100余次,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件,開展法律教育活動20余場,覆蓋村內90%的人口,通過“法律診所”一系列服務,村民法治意識顯著提高。

    激情欧美成人久久综合_国色天香一卡二卡三卡四卡视频_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