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楚雄州積極探索、大膽創(chuàng)新,不斷優(yōu)化公共法律服務工作,從繁華城市到偏遠彝寨,智能終端、專業(yè)團隊與四級實體平臺交織成網,將法治保障精準注入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生態(tài)保護與百姓生活,讓法治之光普照彝州大地。?
智能服務,讓法律觸手可及
楚雄州楚雄市司法局在高新區(qū)產業(yè)園區(qū)設立的公共法律服務站,是楚雄州智能法律服務的一個縮影。站內,“云嶺法務通”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十分醒目。群眾只需語音提問,機器人就能迅速生成法律意見書,還可視頻連線律師。
據楚雄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2024年,楚雄市配置179臺智能終端,實現市、鄉(xiāng)、村三級平臺全覆蓋。鹿城鎮(zhèn)村民張某通過“云南掌上12348”微信公眾號,10分鐘內便獲得工傷賠償指引,成功維護了自身合法權益。如今,楚雄州線上平臺訪問量持續(xù)增長,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法律咨詢、文書代寫等多項服務,真正做到了“讓數據多跑路,讓群眾少跑腿”。?
多元調解,筑牢和諧穩(wěn)定防線?
楚雄州統(tǒng)籌人民調解、行政調解、司法調解資源,全力構建“大調解”格局。不久前,楚雄市魯某與子女因房產繼承產生了糾紛,家庭關系緊張。楚雄市司法局得知后,迅速組織人民調解員聯合法院法官和律師團隊,運用“調解+司法確認”模式,僅用2天就達成調解協議,讓一家人重歸于好。楚雄市司法局工作人員介紹,當地構建了“四級網絡”和“橫向六聯”機制,形成“一中心、三調解、千組織、萬調員”的立體化調解體系,并采用“(4+N)×2”首調責任制,確保糾紛有效化解。
2024年,共化解矛盾糾紛15219件,調解成功率達93.65%,切實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、消除在萌芽狀態(tài)。?
特色普法,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?
姚安縣農民戲劇家協會的普法演出在當地廣受歡迎。協會依托“三個一”模式,即一個部門掛鉤幫扶聯系一支文藝隊,創(chuàng)作一個部門法律劇目,落實一場基層普法演出任務,將反詐、禁毒、未成年人保護等法治內容融入花燈、左腳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中。協會主席表示,近年來先后創(chuàng)作普法宣傳劇目164個,表演形式多樣,深入各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(社區(qū))演出,覆蓋77個村(居)委會,受益群眾達15萬人次。
楚雄州還將法治文化嵌入火把節(jié)、賽裝節(jié)等民族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自“八五”普法開展以來,400余支文藝隊伍開展巡回演出4000余場,受眾達277萬余人次,以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,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。?
從機器人終端到繡娘手中的針線,從養(yǎng)老食堂到深山調解室,楚雄州以法治之力激活發(fā)展新動能。服務群眾超18萬人次,智能終端覆蓋1105個村寨,彝繡產業(yè)年創(chuàng)收超2億元……一組組數據背后,是公共法律服務從“有形覆蓋”向“有效賦能”的轉變。